2024年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剧烈的股权变动,呈现出资本态度冷淡与外资加速涌入的并存局面。
央企加速离场,险企股权遇冷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年内至少有30家险企发生股权变动,另有15家险企股权待售。这其中,许多央企股东正严格执行“退金令”,根据2023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央企需聚焦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同时,保险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盈利艰难,股东回报率下降,导致许多央企选择转让股权。然而,市场反应冷淡,例如永诚财险、华泰保险集团、国任保险等险企股权多次挂牌仍无人问津。专家分析,这与部分险企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弱、股权结构复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有关。中小险企面临业务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困境,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不明确,也导致投资意愿下降。
外资逆势加码,地方国资“救火”
与央企股东退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和地方国资正逆势加码布局中国保险市场。比利时富杰集团、法国巴黎保险集团、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等纷纷增持或入股国内险企。外资看好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保险需求,并希望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家认为,外资涌入促进了市场竞争和创新,提升了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增强了市场稳定性和韧性。
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在一些问题险企或潜在问题险企的风险处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三峡人寿获得重庆国资注资,苏州国资苏州国发集团申请设立东吴财险可能与安心财险的风险处置相关。地方国资增持险企股权,既体现了政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也提升了当地金融业实力,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未来展望
2024年中国保险业股权市场的变化,反映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与机遇并存。为了改变险企股权交易遇冷的局面,险企自身需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政策层面也需要给予更多支持和引导,增强市场信心。外资的持续涌入将带来竞争和创新,但同时也需关注其潜在的风险。地方国资的积极参与,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并承担了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未来,中国保险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股权市场走向仍需持续观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