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虚假繁荣:警惕军工、AI、磁悬浮概念炒作,高位股崩盘谁买单?
短暂的反弹,散乱的热点:A股市场的虚假繁荣?
成交量萎缩下的普涨: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
5月8日的A股市场,表面上红红火火,三大指数齐齐上涨,超过3800只个股飘红。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真相:成交额大幅萎缩,较上个交易日减少了1749亿。这种量价背离的走势,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用普涨的假象来掩盖资金的匮乏。难道我们又一次被“虚假繁荣”所迷惑?这种没有真金白银支持的上涨,又能持续多久?与其说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不如说是散户们在存量资金中进行的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涨是涨了,但你真的赚到钱了吗?恐怕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
军工股的狂欢:真需求还是假刺激?
华泰证券的乐观:基于现实还是基于希望?
军工板块这两天的表现,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中航成飞领衔,一大批军工股涨停,仿佛战争一触即发。华泰证券跳出来说,这是“十四五”末年的需求释放,是全球军费开支增长带来的红利。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不禁要问,这种乐观的论调,究竟是基于对行业基本面的深刻理解,还是仅仅为了迎合市场情绪,让投资者们赶紧上车?要知道,军工股历来是政策市,消息市,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掀起巨浪。但潮水退去,最终留下的是真金白银,还是遍地鸡毛,谁也说不准。
高潮后的分歧:谁在裸泳?
连续两日的放量大涨,已经将军工板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但记住,高潮之后往往是退潮。当所有人都涌向同一个方向时,风险也在悄然积聚。板块内部的分歧已经开始显现,一些前期涨幅过大的个股开始掉头向下。现在的问题是,谁在裸泳?谁在浑水摸鱼?那些没有业绩支撑,仅仅依靠概念炒作的个股,终将露出马脚。所以,别被眼前的狂欢冲昏头脑,擦亮眼睛,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标的,才是王道。
AI硬件的反弹:一场由谣言驱动的盛宴?
特朗普的幽灵:一个发言人就能改变市场?
CPO概念卷土重来,新易盛、中际旭创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但这次反弹的导火索,竟然是美国商务部一位发言人关于特朗普可能取消AI芯片出口限制的表态。这简直太荒谬了!一个发言人的一句话,就能让整个板块鸡犬升天?难道A股市场已经沦为“谣言交易所”? 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种消息的真实性,以及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特朗普的政策变数极大,今天说一套,明天可能又是另一套。把宝压在这种不确定性上,简直是拿自己的钱开玩笑。
资金的回流:理性配置还是盲目跟风?
诚然,CPO板块中不乏业绩亮眼的科技权重股,但它们此前的下跌,并非完全是情绪的错。技术迭代的风险、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未来增长的担忧,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 如今,资金借着“特朗普概念”回流,到底是理性配置,还是盲目跟风? 我更倾向于后者。 在A股市场,讲故事比做实事更容易获得资金的青睐。 只要能蹭上热点,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概念,也能被炒上天。 这种投机氛围,令人作呕。
磁悬浮压缩机的神话:下一个风口还是短暂的炒作?
丹佛斯的预言:三年翻倍的背后是什么?
磁悬浮压缩机,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最近在A股市场火得一塌糊涂。丹佛斯业务总裁一句“未来三年中国数据中心需求至少翻倍”,直接引爆了整个板块。山东章鼓、联合精密,一个个涨停,仿佛磁悬浮压缩机已经成为了拯救地球的救命稻草。但我们真的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三年翻倍的预言,究竟是基于严谨的市场调研,还是为了推销自家产品的夸大宣传? 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是事实,但磁悬浮压缩机真的能独占鳌头吗? 别忘了,技术革新的速度是惊人的,谁也无法保证三年后不会出现更先进、更高效的替代品。
新概念的诱惑:小心被收割!
A股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新概念,今天炒元宇宙,明天炒脑机接口,后天可能就要炒星际移民了。 每次新概念出现,总会吸引一大批短线资金蜂拥而至,把股价炒得天花乱坠。 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概念炒作过后,一地鸡毛,散户们被高位套牢,成为庄家收割的韭菜。 所以,面对磁悬浮压缩机这个新概念,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更不要盲目跟风,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高位股的崩塌:谁在为泡沫买单?
连板高度的降低:市场的风险偏好在哪里?
今天的A股市场,虽然整体上涨,但高位股却遭遇了集体滑铁卢。渝三峡A、精进电机,这些曾经的明星股,纷纷跌落神坛。连板高度也降至4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降低,资金不再愿意在高位接盘,击鼓传花的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那些前期涨幅过大的个股,就像悬在高空的风筝,一旦失去了资金的支撑,就会坠落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追高者的噩梦: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全筑科技、鸿博股份、红宝丽,这些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它们都曾经是市场上的热门股,吸引了无数追高者的目光。但今天,它们都遭遇了重挫,让那些追高者们再次体会到了被套牢的痛苦。A股市场总是这样,历史不断重演,但总有人记不住教训。追涨杀跌,永远是散户亏损的主要原因。难道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低位挖潜的策略:聪明还是无奈?
在高位股纷纷崩塌的同时,资金开始转向低位股,挖掘新的机会。军工和压缩机,成为了新的宠儿。这种策略,看似聪明,实则无奈。在增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存量资金中腾挪,寻找新的炒作标的。但低位股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很多低位股,长期无人问津,往往是因为基本面存在问题。盲目抄底,很可能抄到半山腰,最终血本无归。
后市的隐忧:没有增量资金,一切都是空谈?
中信证券的研报:靠谱吗?
中信证券又出来发研报了,说5月风险偏好还有回升空间,建议关注AI科技和内循环消费。我看到这些研报就想笑,券商研报,有多少是真正为投资者服务的?大部分都是为了配合机构的操盘,忽悠散户接盘的工具罢了。 他们的分析看似头头是道,实则充满了水分。 风险偏好回升?依据是什么? AI科技和内循环消费?这些概念都炒了多少年了? 难道换个包装,就能焕发新生?
内需和科技:老调重弹?
内需和科技,这两个词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刺激内需喊了多少年了,效果如何?还不是靠房地产苦苦支撑。 科技自主可控,口号震天响,但关键技术依然受制于人。 难道靠着几个概念,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别逗了! A股市场最擅长的就是炒概念,把一个好好的故事,炒成一地鸡毛。 如果没有增量资金进场,所有的上涨都只是纸上谈兵,所有的美好愿景都只是空中楼阁。
市场要闻的解读:数字游戏还是真实信号?
乘联分会的数据:掩盖了什么?
乘联分会发布了4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数据,同比增长17%,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2.3%。乍一看,数据喜人,汽车市场一片繁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些被掩盖的真相。 17%的同比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之上的。去年4月,受疫情影响,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今年的增长,只是恢复性增长而已。 52.3%的新能源渗透率,更多的是靠降价促销换来的。特斯拉、比亚迪,各大车企纷纷降价,牺牲利润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靠透支未来的增长,又能持续多久?
商务部的表态:苍白无力?
针对美国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商务部表示坚决反对,并强调将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 商务部的表态,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却苍白无力。 美国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无疑会对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造成冲击。 但我们除了抗议,还能做什么? 难道真的能指望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来对抗美国的霸权? 这种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在国际贸易中,实力才是硬道理。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就只能任人宰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