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听说财经

中国算力基建: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算力基建:国产替代与自主创新之路摘要: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大模型应用加速发展,对通用型GPU算力(GPGPU)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国内厂商提供了抢占市场先机的机遇,同时也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研报认为...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大模型应用加速发展,对通用型GPU算力(GPGPU)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国内厂商提供了抢占市场先机的机遇,同时也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报认为,运营商和地方智算中心建设者应关注通用算力的投资回报率和用户接受度。为此,建议学习海外博通、AMD主导的“UA-Link”联盟的经验,借鉴其算核标准化互联服务的模式。依托中国电信巨头的网络经验、国产交换机芯片和封装技术的革新,构建适用于所有国产算力的自主版“UA-Link”和算核封装标准,形成中国算力领域的自主生态系统。

虽然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芯片制程和单芯片能力造成了一定限制,但中国强大的基建和电子制造能力仍是国产算力建设的重要优势。报告建议关注计算能力、通信能力、制造能力和基建能力四大环节的核心标的,这些环节的协同发展将推动中国算力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探讨:

  • 自主“UA-Link”联盟的构建: 这需要多方参与,包括芯片厂商、服务器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科研机构等。联盟的成功建立有赖于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各方利益的协调。
  • 算核封装技术的突破: 先进的封装技术是提升算力性能和效率的关键。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甚至超越。
  • 国产芯片的生态建设: 除了GPGPU,还需要发展其他类型的国产芯片,构建完整的芯片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撑大模型等应用的运行。
  • 安全可控的供应链: 保障算力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控,需要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 人才培养与技术积累: 发展算力产业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积累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中国算力基建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通过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中国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108人围观)参与讨论
网友昵称:TechRider
TechRider 铁粉沙发
02-09 回复
这篇研报分析透彻,提到的自主‘UA-Link’联盟和算核封装标准建设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中国算力产业能否实现突破。不过,挑战也不小,需要多方协同,攻克技术难关。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具体实施方案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