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科技巨头布局:通用人形机器人矩阵开启AI新纪元
全球科技产业竞争激烈,人工智能赋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成为新的竞争焦点。2024年2月6日,国内一家专注于全球尖端人工智能及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公司——矩阵智能公司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球性能最强大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矩阵-1,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6亿元人民币,并有望在2030年突破千亿,成为重要的产业增长点。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产品和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业内专家认为,具备高投资价值和技术壁垒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是未来的关键。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规模化阶段,获得头部企业青睐和技术认可的公司将获得快速发展。这其中,可以整合产业链,投资高价值且拥有技术壁垒的关键部件,例如执行器、灵巧手、视觉传感器、多传感器融合单元等,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实时控制算法、视觉识别和理解、运动规划等,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公司方面,为了满足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公司推出了第三代无刷力矩电机产品。该电机技术能够为服务型机器人、工业型机器人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提供动力。公司还为各类型的机器人客户提供一体化、无代码的AI开发平台及AIGC能力的解决方案和定制化产品,并与机器人行业相关的客户开展技术和产品合作。
无人机产业投资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据报道,近日,一家专注于军用无人机技术的公司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为航天产业投资基金。该公司主要生产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旋翼无人机”,并自主研发和生产无人机动力系统。
据预测,到2029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5.6%。随着我国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拓展,无人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公司方面,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家电网的电力产品主要应用于无人机、移动电源、穿戴式设备、电子设备和无人机等产品,并为部分来自欧美、日本等国的无人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动力系统。
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合作共赢,共建生态。
近日,2024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上,合作伙伴达成了合作协议,在“赋能大模型”的帮助下,AI界面助手将从协同系统工具助手转变为智能对话式集成助手,持续提升用户非C系统交互的智能化水平。
据Counterpoint的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2.1%,达到2.25亿台,这也是PC市场连续第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此次增长得益于稳健的复苏势头和相对温和的基调,这表明2024年全球PC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业内专家认为,AIPC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2024年可能成为AIPC的丰收年,AI的快速发展推动了AIPC和AI相关服务以及AI手机等产品的市场竞争,这在整个AI时代的背景下,对国产AIPC产业构成利好。
上市公司方面,融合科技的AIPC产品已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小批量出货。长鑫存储已推出适用于PC应用的PCIe3.0/4.0SSD、DDR4SODIMM/UDIMM、DDR5SODIMM/UDIMM和LPDDR4X/5/5X产品,目前正在进行市场推广。
能源产业联盟就共同市场合作通过多项文件达成共识。
能源产业联盟最高权力机构——能源产业联盟理事会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会议,与会各方就联盟共同市场的运行等问题达成共识,并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各方总结了联盟今年的工作成果,并就一体化建设、未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相关能源产业联盟及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共享系统。这其中包含了《能源产业联盟合作框架》、《能源产业联盟行为规范》、《关于能源产业联盟共同服务市场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修订当前构成能源产业联盟共同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的决定、关于2025年能源产业联盟国际活动重点方向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和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建设共同电力市场。根据中欧及其他国家对各自新能源设施的规划,光伏和风能等新能源设施有望实现长期增长。专家预测,随着各国新能源设施产能提升,用于支持新能源设备的储能和电网设施建设将持续高景气。
上市公司方面,锐科激光是全球领先的激光器制造商,在海外部署了100多台光伏电站。锐科激光在海外市场完成了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两个特高压变电站工程,积极参与光伏电站建设,承建了260kV变电站工程。
AI业务发展提前设定目标,技术巨头积极布局。
据报道,Sam Altman的AI公司Oklo签署了一项重大合作协议。2月8日Oklo与美国数据中心巨头Switch签署了初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清洁能源领域的一项重大合作。据了解,Oklo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开发、建设和运营总量高达12吉瓦(GW)的Aurora系列小型堆核电站。这些先进的小型堆核电站将为Switch的全球数据中心提供动力,满足其对持续可靠能源的需求,同时推动数据中心向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
2024年,全球小型堆核电站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获得了多家科技巨头的关注;而在国内,近年来小型堆核电站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的同时,资本也在积极进入。全球科技巨头布局小型堆核电站,是AI对能源的诉求,其中小型堆核电站技术路线因其安全可靠、应用灵活等优势而备受青睐。今年以来,以Oklo、阿美瑞、劳斯莱斯、比尔盖茨为代表的技术巨头正积极布局小型堆核电站,市场普遍认为这预示着AI业务发展提前设定目标。专家预测,从长期来看,SMR将成为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优先选择的高价值投资方向。美国核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SMR等新技术完美契合AI对能源需求和节能目标,并会持续受到数据中心等新兴应用需求的推动。
上市公司方面,中广核实现了从单一材料研发到高端装备制造的转变,拥有小型堆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堆芯组件、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管道等组件的模块化制造。中广核表示,在核电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国产化应用的核电燃料组件设计制造企业,助力中广核、中国电力、国家电投等“一体化三位一体”的快速发展。中核集团的全面数字化战略是公司为我国首个多用途数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研发、推广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该产品整合了公司在数字化方面的多项先进技术,可应用于各种场景,如海上平台、陆地移动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AI终端应用需求爆发,相关核心部件需求将大幅增长。
产业链指出,以大型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在应用过程中,正在面临着不断降低成本的压力,这为大规模部署AI应用带来了机遇,有望带来AI视觉、AI语音、AI传感器等终端应用的快速发展。AI SoC在提升计算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AI终端市场需求量增加以及技术不断升级,推动AI SoC价值提升。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显示,SoC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84.6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1059.7亿美元,预计CAGR将达到8.3%。以RayBanMeta为例,据Wellsenn XR数据显示,RayBanMeta的总成本约为174美元,其中主芯片成本占比高达19.1美元,成本占比超过10%;与前一代RayBanStories相比,其成本增加了28.7%。随着技术的进步,主芯片价值有望持续增长。专家认为,随着AI应用向终端延伸,IOT需求将快速增长,其中SoC作为核心部件,技术创新和AI需求将推动SoC价值提升。
上市公司方面,芯原股份表示,近三年来公司业绩增长较快的是高清音频SoC芯片、低功耗高性能音频无线音频SoC芯片和边缘AI处理芯片等产品。在边缘AI处理器市场,公司凭借在低功耗下提供高算力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产品的出货量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全志科技SoC芯片主要为智能终端产品提供多媒体编解码和算力的支撑,广泛应用于智能图像、智能语音交互等终端产品领域。翱捷科技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SoC芯片以及近场传感器方面,用于客户的AR眼镜和AI眼镜产品。
产业链预测:明年云服务市场将增长22%。
Omdia预测,2025年将是数据中心发展元年,尤其对于云服务市场而言,这将是另一轮快速增长之年,这将得益于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在下一次AI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的推动。Omdia预测云服务基础设施支出将增长22%,明年将超过2800亿美元。预计这种强劲增长将持续整个十年,预计到2028年,云服务市场将达到3800亿美元,到2030年将接近5000亿美元。
目前,TrendForce将2024年全球出货量同比上调至1.5%,出货量达到1.67亿台。其中,AI服务器出货量占比将达到12.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收入占比将高达65%,收入占比明显高于出货量占比,AI服务器的盈利能力相对较高。2024年,我国AI服务器产业也将高速发展,预计出货量同比增长8.92%至2.1亿台,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4.29%至600亿元。专家认为,大型模型的训练推动了对AI算力的需求增长,AI芯片、云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器和AI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将持续受益。
上市公司方面,寒武纪研发的GPU芯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处理器。目前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国内外主流GPU、操作系统和云服务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核高性能计算架构和全栈产品可面向AI训练、AI推理、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中科曙光表示,公司主要参与投资公司全面布局了从上游芯片、云服务到下游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计算云服务以及下游云服务提供商的完整IT产业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