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丰电控IPO中止:新能源业务低迷、股权纠纷缠身及商标疑云
武汉元丰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丰电控”)的创业板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自2023年4月过会后,其IPO进程停滞超过一年半,最终因财务资料过期于今年9月30日中止。这其中,既有公司自身经营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股权纠纷和商标使用争议。
新能源业务低迷,毛利率下滑严重
元丰电控主要从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元丰电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收入占比始终不高,且毛利率大幅下滑。报告期内(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ABS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1.88%、3.58%和8.65%,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5.87%、24.56%和21.5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与燃油汽车ABS产品的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股权收购信披存疑,关联交易引发关注
元丰电控在IPO前进行了一系列资产收购与转让,其中全资子公司山东元丰汽车电控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元丰”)的部分股权收购存在信息披露不一致的问题。招股书显示,元丰电控于2020年12月25日收购了冯章光、杨怀军合计持有的山东元丰49%少数股东权益,但企信网显示,山东元丰成立第一年股东并不包含元丰电控,这引发了市场对于信息披露准确性和关联交易的质疑。此外,元丰电控的员工持股计划也涉及外部顾问罗小峰,其与公司实控人的过往合作关系以及获得股权激励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审视。
涉外股权纠纷持续发酵,商标使用引发争议
元丰电控与浅见万雄之间的股权纠纷持续多年,并对公司的IPO进程造成影响。双方围绕元丰零部件(元丰电控曾经的子公司,现已出售给西上海)股权转让的诉讼仍在进行中,这体现了公司在商业合作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元丰零部件在出售后依然使用“元丰”字号和商标,与元丰电控的商标高度相似,这可能对元丰电控的品牌形象和无形资产造成负面影响,并引发潜在的商标侵权纠纷。西上海作为汽车服务型上市公司,其收购元丰零部件后,与元丰电控在业务上可能存在重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和不确定性。
总结
元丰电控IPO中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司自身经营业绩的不足,如新能源业务发展滞后、毛利率下滑等,也有股权收购信披不一致、关联交易等问题,更包括与浅见万雄持续多年的涉外股权纠纷,以及与元丰零部件在商标使用上的潜在冲突。这些问题反映出公司在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公司认真反思并积极改进。未来,元丰电控若想重启IPO,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