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听说财经

纳思达8年39亿美元收购利盟国际,最终15亿美元出售:一场失败的跨国并购?

纳思达8年39亿美元收购利盟国际,最终15亿美元出售:一场失败的跨国并购?摘要: 2016年,中国打印耗材厂商纳思达(002180.SZ)斥资39亿美元收购全球打印机龙头企业利盟国际(Lexmark International),此举使其迅速跃升为世界第四大打印...

2016年,中国打印耗材厂商纳思达(002180.SZ)斥资39亿美元收购全球打印机龙头企业利盟国际(Lexmark International),此举使其迅速跃升为世界第四大打印机企业。然而,八年后,纳思达却以约1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施乐(Xerox),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高杠杆收购与巨额商誉:一场豪赌的开端

纳思达的收购并非易事。当时,纳思达自身资金有限,仅有约7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为了完成这笔“蛇吞象”的交易,纳思达采取了高杠杆收购策略,通过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引入太盟投资集团和君联资本等机构参与投资,并向中信银行财团申请中长期并购贷款。最终,纳思达、太盟投资和君联资本共同出资约15.18亿美元设立合资公司,完成对利盟国际的私有化。

高杠杆收购导致纳思达背负巨额债务,同时产生了超过180亿元人民币的商誉。巨额商誉成为日后纳思达面临巨大风险的隐患,并最终导致巨额商誉减值。

利盟国际盈利能力恶化:并购后的隐忧

并购初期,利盟国际为纳思达贡献了巨大的营收,2017年营收占比超过80%。然而,利盟国际的盈利能力却持续恶化。2017年看似亮眼的盈利数据,实则依赖于会计调整和一次性收益,剔除这些因素后,实际利润大幅亏损。此后几年,利盟国际的盈利状况持续不稳定,甚至出现巨额亏损。2023年,利盟国际净利润巨亏89.44亿元人民币,导致纳思达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损失。

出售价格腰斩:战略调整还是失败的投资?

最终,纳思达以约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利盟国际,远低于8年前的收购价格,几乎腰斩。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对纳思达投资决策的质疑。

与太盟投资的仲裁纠纷:收购协议的争议

在出售利盟国际的同时,纳思达还面临着与太盟投资的仲裁纠纷。太盟投资声称纳思达未按照收购协议约定履行其义务,要求纳思达支付6.89亿美元的赔偿金及相关费用。该仲裁案件为本次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结:跨国并购的风险与挑战

纳思达的利盟国际收购案,是一个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它既展示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暴露出跨国并购中存在的诸多风险与挑战。高杠杆收购、文化差异、盈利预测偏差、商誉减值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并购失败。纳思达的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提醒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务必谨慎评估风险,制定周全的战略规划,避免重蹈覆辙。

未来展望:

此次出售利盟国际,标志着纳思达战略方向的调整。未来,纳思达将如何调整自身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值得进一步关注。同时,纳思达与太盟投资的仲裁案件结果,也将对纳思达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