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智能驾驶行业盘点:高速发展与路线之争
2024年,智能驾驶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武汉萝卜快跑、特斯拉robotaxi等案例引发广泛关注,速腾聚创、地平线等企业纷纷上市,资本大量涌入。然而,技术路线分歧也日益显现,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而国内企业多采用融合激光雷达的方案,这背后是复杂的产业之争。
确定的“车速”:市场和政策双向推动
2024年成为智能驾驶产业的“上市大年”,众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缓解了资金压力,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例如北京市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立法,深圳市建设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也纷纷跟进,为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开了绿灯”。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发展。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55.7%,NOA功能渗透率达11%,标志着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正加速推进。专家预测,智能驾驶将从L2向更高级别迈进,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
未明的“终点”:技术路线仍存分歧
马斯克公开批评激光雷达技术,坚持纯视觉方案,而国内企业大多采用融合激光雷达的方案。这背后涉及中美两国在激光雷达硬件和芯片算法方面的优势差异。中国在激光雷达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在芯片和算法方面具有优势。纯视觉方案和融合感知方案都属于单车智能的范畴,此外还有“车路云一体化”的路线。
共同的“前路”:迎接新阶段和新挑战
智能驾驶未来发展将经历“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大脑”三个阶段。 “大模型上车”成为行业共识,但中国企业在芯片等核心环节仍面临挑战,国产智能驾驶SoC市场份额较低。此外,技术成熟度、安全性、法规完善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总结:
2024年,智能驾驶行业在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高速发展,但技术路线分歧和核心技术短板依然存在。2025年,智能驾驶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其最终发展方向和形态,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未来,突破技术难题、完善法规、解决核心零部件短板,将成为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