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扎堆进军碳市场:政策利好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年12月24日,七家券商——国元证券、财达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长城证券和广发证券——相继公告获得证监会批准,允许其自营业务参与境内合法交易场所的碳排放权交易。至此,已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券商数量增至至少15家,标志着券商参与碳市场迈入新阶段。
券商积极参与碳市场,意义重大
券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对于推动碳市场发展、完善碳定价机制以及促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资管机构人士指出,券商对碳资产回购交易、碳质押业务以及场外掉期等碳金融相关业务的热情高涨。然而,由于目前全国碳市场暂不允许券商直接参与交易,因此,短期内,券商将主要在地方试点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中探索创新,例如开展碳资产交易、碳资产回购、碳配额远期交易、CCER交易、碳资产质押贷款风险缓释工具等业务,积累经验,打造自身品牌。
券商在碳市场中的角色和业务模式
券商在碳市场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信息和服务中介、交易中介、融资者以及产品提供方。其成熟的业务模式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量购买交易、买断式回购交易、碳配额与减排量置换交易以及碳抵消/中和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是其最基础和主流的业务模式。
政策利好与市场扩容
多重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为券商参与碳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10月,央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即将迎来首次扩围,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有望于2024年内正式纳入,届时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将占全国总量的六成左右。这将极大增加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活跃度,为券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国碳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
目前全国碳市场主要覆盖电力行业,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相对较低,市场流动性有待提高。但随着市场扩容以及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市场流动性有望得到提升,价格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完善。 然而,券商等金融机构在碳市场的长期发展,取决于监管部门如何在碳市场的减排属性和金融属性之间取得平衡。
机遇与挑战并存
券商进军碳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碳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券商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另一方面,碳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监管政策、市场机制、交易规则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券商需要谨慎应对风险,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