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水乡村振兴:油茶飘香,农文旅融合结硕果
重庆市彭水县,武陵山区深处的一颗明珠,正以其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善感乡石盆村的巨变,是彭水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过去单一的西瓜种植模式,如今已成为油茶飘香的致富田园。张国发,这位朴实的村民,亲身经历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指着自家20多亩油茶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去年8000斤油茶果的收获,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油茶已成为石盆村的支柱产业,5000多亩油茶林年产油茶果600多吨,产值超过150万元,村民们纷纷笑称油茶树是他们的“摇钱树”。不仅如此,石盆村还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农业研学,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双重收益,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了50万元大关。
这种“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不仅为石盆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彭水县的发展并非石盆村一地独秀。在太原镇区阳村,400多亩的“稻香童年”田园综合体,集乡村旅游接待中心、特色民宿、田埂花带等为一体,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去年接待研学团队100余批次,村民户均增收2000多元,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善感乡周家寨村,依托其独特的苗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传统苗族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以及一系列文旅活动的举办,使周家寨村去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彭水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育奎表示,彭水县将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整合山水风景、人文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彭水经验表明,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彭水县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30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打造,更是让3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乡村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共同增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对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承,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