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稳定币理财:躺赚?小心血本无归

author 04-16 564 抢沙发
稳定币理财:躺赚?小心血本无归摘要: 稳定币理财:一场高风险的低收益游戏?前言:别把理财当信仰,稳定币也疯狂Odaily星球日报又来推销“懒人理财攻略”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标题,我都忍不住想吐槽几句。什么叫...

稳定币理财:一场高风险的低收益游戏?

前言:别把理财当信仰,稳定币也疯狂

Odaily星球日报又来推销“懒人理财攻略”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标题,我都忍不住想吐槽几句。什么叫“懒人理财”?说白了,就是忽悠那些既想躺着赚钱,又不懂得风险的人进场。稳定币?稳定个鬼!币圈一天,人间一年,谁敢保证明天不会暴雷?别把理财当信仰,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空气币和传销盘的加密世界。

这年头,似乎只要贴上“稳定币”、“低风险”的标签,就能吸引一大批韭菜入场。但仔细想想,哪有什么真正的无风险收益?银行存款还要考虑通货膨胀呢!更何况,这些所谓的“稳定币理财”,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陷阱。

我承认,稳定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加密货币波动性大的问题,也为DeFi生态提供了流动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脑地把钱投进去。所谓的“U本位理财”,本质上还是在赌,赌项目方不会跑路,赌市场不会崩盘。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参与这些“懒人理财攻略”之前,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真的了解这个项目吗?
  2. 我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3. 我有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才是理财的王道。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Aave拥抱Pendle PT:DeFi的又一次“创新”?

固定利率的“福音”?别高兴太早

Aave要支持Pendle PT了?乍一看,这好像是固定利率玩家的福音。毕竟,Pendle PT允许用户将未来的收益提前变现,锁定利率,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但是,别高兴太早,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

首先,你要搞清楚Pendle PT的本质。它其实是一种收益代币化的衍生品,把一种资产的未来收益和本金拆分开来,然后进行交易。听起来很复杂,对吧?简单来说,就是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花,然后承担一定的风险。

循环贷的真相:高杠杆下的赌博

Odaily的文章里提到了“循环贷”,这才是Pendle PT的核心玩法。所谓循环贷,就是利用Pendle PT作为抵押品,在借贷平台上借出更多的稳定币,然后继续买入Pendle PT,再抵押,再借……如此循环,不断放大收益。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一种高杠杆的赌博?一旦Pendle PT的价格下跌,或者借贷平台的利率上升,你的收益就会大幅缩水,甚至爆仓。

Aave入局:是馅饼还是陷阱?

Aave作为DeFi借贷领域的龙头,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次Aave支持Pendle PT,无疑会为Pendle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和用户。但是,Aave的用户真的适合玩Pendle PT吗?

Aave的用户群体相对保守,风险偏好较低。Pendle PT这种高风险的衍生品,并不适合他们。如果Aave的用户盲目跟风,参与循环贷,很可能会遭受损失。

所以,Aave支持Pendle PT,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我觉得,这取决于用户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Pendle PT的理解程度。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厌恶者,最好还是远离Pendle PT。如果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DeFi玩家,可以适当参与,但一定要控制好杠杆,做好风险管理。

OpenEden联姻Pendle:RWA叙事的又一笔?

6.384%年化?睁大眼睛看清楚风险

OpenEden,一个号称背后有Binance Labs和Ripple投资的RWA项目,也上线Pendle了。现在做cUSDO LP,能拿到6.384%的年化收益,还带10倍积分加成。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但是,请务必擦亮眼睛,看清楚这背后的风险。

首先,6.384%的年化收益,真的算高吗?在币圈这个动辄几十上百倍收益的地方,这点收益率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这还是建立在你承担风险的前提下。

cUSDO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中心化的稳定币。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发行方的信用,一旦发行方出现问题,cUSDO的价值就会归零。所以,你把钱存进cUSDO LP,就是在赌OpenEden和cUSDO不会暴雷。

积分加成:永远不变的营销套路

Odaily的文章里提到了“10倍积分加成”。这种积分激励,简直是币圈的万能药,哪里不行就往哪里贴。但是,积分有什么用?能换钱吗?能换多少钱?

积分的价值完全由项目方说了算。项目方想让你值钱,你就值钱;项目方想让你归零,你就归零。所以,别把积分当回事,它只是项目方用来吸引用户的工具而已。

OpenEden的真面目:华丽包装下的平庸

OpenEden,一个所谓的RWA项目,背后有Binance Labs和Ripple投资。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币圈的投资机构,哪个没踩过坑?哪个没投过垃圾项目?

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落地起来却困难重重。如何将现实世界的资产数字化?如何保证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如何监管这些资产?这些问题,OpenEden解决了吗?

我觉得,OpenEden就是一个典型的“PPT项目”,概念很美好,落地很困难。它试图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搬到链上,但是,它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它只是在蹭RWA的热度,试图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资金。

Loopscale上线:Solana生态的又一个“创新”?

CoinFund、Coinbase Ventures加持?别迷信明星光环

Loopscale,一个Solana生态的订单簿借贷协议,上线了。Odaily的文章里说,它拿到了CoinFund、Coinbase Ventures等一堆知名机构的投资。看到这些名字,有些人可能就觉得稳了,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

CoinFund、Coinbase Ventures,这些机构的确有实力,但他们投资的项目就一定靠谱吗?别忘了,这些机构也投资过不少空气币和跑路项目。投资机构的背书,只能说明项目方有钱,会包装,并不代表项目本身有多优秀。

2.79%的收益率:还不如存银行

Loopscale现在提供USDC 2.79%的收益率,还附带6倍的积分加成。说实话,这个收益率,还不如存银行。而且,你还要承担Solana生态的各种风险,比如网络拥堵、项目方跑路等等。

  1. 79%的收益率,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人来说,毫无吸引力;对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人来说,又太低了。Loopscale的定位非常尴尬,很难吸引到真正的用户。

挖矿激励:羊毛出在羊身上

Loopscale搞了一个为期四周的积分激励活动,鼓励用户参与挖矿。这种挖矿激励,本质上就是一种营销手段,用来吸引用户和锁定资金。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Loopscale的积分,最终还是要通过某种方式变现。要么是项目方回购,要么是用户在二级市场交易。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的成本都将由用户承担。

我个人对Loopscale并不看好。它既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也没有提供有竞争力的收益率。它只是Solana生态众多同质化项目中的一个,很难脱颖而出。

StandX启动积分计划:交易所的无休止竞争

币安合约团队创始成员?光环不代表安全

StandX,一个去中心化合约交易所,也开始搞积分计划了。文章里强调,它的联合创始人曾是币安合约团队的创始成员。这似乎想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很专业,很靠谱。

但是,币安合约团队创始成员的光环,并不能保证StandX的安全和成功。币圈的项目,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创始人的背景。

Solana基金会资助:聊胜于无的背书

StandX最近拿到了Solana基金会的资助,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市场的顾虑。但是,Solana基金会的资助,又能说明什么?

Solana基金会为了扶持生态发展,会资助各种各样的项目。拿到Solana基金会的资助,只能说明StandX的项目有一定的潜力,但并不能保证它一定能成功。

DUSD的诱惑: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

StandX的积分计划,核心在于DUSD。持有DUSD可以获得6.65%的APY,提供USDT/DUSD LP可以获得2.5倍的积分速率加成。这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却充满了风险。

DUSD是什么?它是一个中心化的稳定币,其价值完全依赖于StandX的信用。一旦StandX出现问题,DUSD的价值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提供USDT/DUSD LP,意味着你要承担流动性挖矿的风险,包括无常损失和智能合约漏洞等等。

总而言之,StandX的积分计划,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交易所为了吸引用户和提高交易量而采取的一种常见手段。参与StandX的积分计划,需要谨慎评估风险,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

Huma 2.0:一场闹剧引发的关注?

3800万美元融资:水分有多大?

Huma,一个自诩为PayFi赛道的项目,启动了2.0版本,搞起了积分挖矿。文章里说,它此前还拿到了3800万美元的融资。看到这个数字,我不禁要问,这3800万美元的水分有多大?

币圈的融资,向来充满了泡沫。项目方随便找几个投资机构,就能吹嘘融资几千万美元。但实际上,这些钱可能根本没到位,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投了一点。

锁仓模式:资金盘的变种?

Huma的积分挖矿,采用了锁仓模式。锁仓时间越长,积分增幅越高。这种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资金盘。

资金盘的本质,就是用后来者的钱支付给前者。Huma的锁仓模式,也是类似的原理。它鼓励用户长期锁仓,以维持项目的稳定。但是,一旦没有新的资金流入,或者用户开始集中提现,Huma就会面临崩盘的风险。

KOL骂战:炒作还是真理?

Huma最近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几个KOL和Huma团队成员吵了起来。Huma的某个团队成员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遭到了社区的抨击。

这场骂战,到底是炒作,还是真理?我觉得,两者兼有。Huma团队成员的言论,确实存在问题,应该道歉。但是,这场骂战也为Huma带来了大量的曝光,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项目。

PayFi的未来:是创新还是空谈?

Huma的定位是PayFi,也就是支付金融。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新颖,但是,落地起来却困难重重。

PayFi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加密货币应用于实际支付场景。但是,加密货币的波动性、交易费用、监管问题等等,都阻碍了PayFi的发展。

我觉得,PayFi的未来,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它可能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也可能只是一个空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6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