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酒“待嫁”:互联网豪赌的终局?
潭酒“待嫁”:一场互联网式豪赌的终局?
从“川酒小金花”到“互联网酱酒新贵”,再到如今传闻中的“待价而沽”,潭酒的命运,颇有些令人唏嘘。每日财报获悉,这家以“真年份”概念搅动白酒市场的企业,或将迎来新的东家。虽然官方尚未确认,但业内传言四起,若交易成真,无疑将是继华润啤酒并购金沙酒业后,白酒行业又一桩重磅并购案。
“真年份”背后的战略迷失
不可否认,潭酒曾经辉煌过。坐拥赤水河左岸的地理优势,与茅台、郎酒比邻而居,其历史甚至可追溯至明朝。上世纪90年代,潭酒就已是酱酒产能三甲,堪称“隐形的基酒大王”。然而,与抓住时代机遇的茅台、郎酒相比,潭酒却显得步履蹒跚,错失了第一波酱酒热潮。
2013年,川喜实业董事长方久伦入主,试图带领潭酒重塑辉煌。他先是祭出“真年份”大旗,以“酿造年份+灌装年份”的双标注法,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年份酒乱象。这一举动,在当时确实赢得了一些市场关注。
然而,在我看来,“真年份”更像是一场豪赌。诚然,信息透明化是未来的趋势,但白酒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年份,更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口感以及品牌文化。潭酒过于强调年份,反而忽略了自身在这些方面的积累与沉淀。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真年份”高端定位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潭酒又迅速转向“百元酱酒”的价格战。这种战略上的摇摆不定,直接导致了品牌价值的撕裂。一方面,消费者对潭酒的品牌认知变得模糊;另一方面,经销商也对潭酒的未来感到迷茫。
被“互联网+”反噬?
如果说“真年份”是一场战略豪赌,那么潭酒的互联网化改革,则更像是一场饮鸩止渴。2021年,潭酒提出“3015战略”,试图通过“0打款、0压货、0窜货”的互联网模式重构渠道。短时间内,潭酒的终端网点数量暴增,似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每日财报数据显示,潭酒的单店年均销售额远低于茅台等头部酒企,这意味着大量的终端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实际销售业绩。换句话说,潭酒的渠道扩张,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缺乏实际的支撑。
更糟糕的是,为了实现“48小时全国到货”的承诺,潭酒在物流方面投入巨大,导致物流成本飙升。这无疑进一步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其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在我看来,潭酒的互联网化改革,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略了精细化运营和渠道的有效转化。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增长质量的严重下滑。
谁将是潭酒的“白马骑士”?
面对多重压力,出售或许成为了潭酒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那么,谁将成为潭酒的“白马骑士”呢?业内普遍认为,泸州老窖、川酒集团、舍得酒业以及沛华实业,是最有可能的潜在买家。
- 泸州老窖: 作为浓香巨头,泸州老窖一直对酱酒市场虎视眈眈。收购潭酒,或许能帮助其在酱酒领域打开新的局面。但考虑到此前收购武陵酒的失败案例,泸州老窖能否成功整合潭酒,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川酒集团: 作为四川省国资平台,川酒集团肩负着整合省内白酒企业的重任。收购潭酒,有助于其补齐在酱酒板块的短板,提升四川省白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但这取决于川酒集团的整合能力和对潭酒未来发展的规划。
- 舍得酒业: 舍得酒业近年来一直推行“老酒战略”,而潭酒的“真年份”概念,与之有着天然的互补性。两者结合,或许能打造出“时间陈酿 + 空间窖藏”的双IP概念,在中高端白酒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 沛华实业: 沛华实业近年来在白酒领域动作频频,相继收购了茅台镇的天长帝酒厂和崇阳古窖。若能成功拿下潭酒,将有助于其构建起川黔地区的酱酒全产业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我看来,这几家企业各有优势,也各存挑战。最终谁能胜出,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资金实力、战略规划以及对潭酒未来发展的信心。
无论最终花落谁家,潭酒的“待嫁”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白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不仅需要抓住机遇,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清晰的战略,并脚踏实地地执行。否则,即使曾经辉煌一时,也难免最终落得个“待价而沽”的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