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天富龙IPO悬疑:循环经济是馅饼还是陷阱?警惕环保风险与财务迷雾

author 04-24 454 抢沙发
天富龙IPO悬疑:循环经济是馅饼还是陷阱?警惕环保风险与财务迷雾摘要: 天富龙IPO在即:循环经济的“馅饼”还是“陷阱”?命运之轮:扬州天富龙的上市豪赌扬州天富龙,这家名字略显拗口的再生涤纶企业,历经交易所的层层拷问,终于要站上IPO的舞台。2...

天富龙IPO在即:循环经济的“馅饼”还是“陷阱”?

命运之轮:扬州天富龙的上市豪赌

扬州天富龙,这家名字略显拗口的再生涤纶企业,历经交易所的层层拷问,终于要站上IPO的舞台。2024年4月23日,无疑将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日子。我向来对这种“循环经济”概念的企业抱有戒心,总觉得其中掺杂着太多政策红利和“讲故事”的成分。天富龙的招股书,洋洋洒洒数百页,试图描绘一个美好的“绿色未来”,但字里行间却掩盖不住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

招股书背后的“纸牌屋”:风险暗流涌动

天富龙试图通过上市融资,扩大产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再生涤纶短纤维市场的地位。这听起来很美好,符合当下“碳中和”的大趋势。但仔细剖析其财务数据、业务模式,以及那条隐秘的供应链,你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座用纸牌搭建的“城堡”,看似宏伟,实则摇摇欲坠。我并非要一棍子打死这家企业,只是觉得,在资本市场,风险往往隐藏在最华丽的辞藻之下。天富龙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我持保留态度。

业绩“变脸”:膜级聚酯切片真的是灵丹妙药?

暴增的“副业”:一场豪赌还是战略转型?

2021年到2023年,天富龙的“其他销售收入”,也就是那个膜级聚酯切片业务,像坐了火箭一样,从区区几百万飙升到两亿多,占比也从可以忽略不计的0.11%蹿升到14.46%。公司美其名曰“产能利用优化”,说白了就是想方设法多赚钱。可这“优化”的背后,却让人疑窦丛生。我总觉得,这种短期内爆发式增长的业务,往往隐藏着不可持续的风险。

光伏寒冬:薄膜需求下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天富龙声称,他们的膜级聚酯切片瞄准的是光伏、光学这些“高端市场”。没错,光伏产业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呢?产能过剩、价格暴跌,整个行业都卷成了“血海”。在这种大环境下,光伏薄膜的需求还能坚挺多久?一旦光伏行业的需求下滑,天富龙这块“副业”很可能变成烫手山芋,到时候巨额存货减值,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噩梦。

行业龙头“陨落”:前车之鉴敲响警钟

别以为我危言耸听,看看光伏胶膜领域的龙头企业福斯特就知道了。去年,他们的光伏胶膜业务量是上去了,但价格却大幅下跌,最终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双双下滑。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天富龙的膜级聚酯切片业务,真的能逆势而上,成为拯救业绩的“灵丹妙药”吗?我对此深表怀疑。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胜算几何,实在难以预测。

毛利率“跳水”:成本黑洞与定价权的“镣铐”

原材料采购的“罗生门”:个体户背后的秘密

天富龙的核心产品,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毛利率一路下滑,从2020年的36.15%跌到2023年的30.39%。公司解释说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但这种解释苍白无力。同行优彩资源的毛利率一直稳在25%-28%,为什么你天富龙就hold不住呢?问题很可能出在原材料采购上。天富龙超过90%的再生PET原料都从个体工商户采购,而这些个体户的报价波动剧烈,甚至出现个体户单价比公司户还低的情况。公司解释说是因为“泡料品种差异”,但这理由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要知道,个体户交易的透明度极低,这里面是否存在通过关联方调节成本的空间?谁也说不准。

供应链的“阿喀琉斯之踵”:个体户合规性难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个体户供应商的合规性如何保证?废旧纺织品回收是个灰色地带,一旦监管收紧,天富龙的供应链很可能面临“断链”危机。到时候,别说扩大产能,恐怕连正常的生产经营都难以维持。在我看来,天富龙的供应链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税收优惠“续命”:虚假的繁荣与真实的危机

政策依赖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皇帝新装”?

天富龙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靠税收优惠“输血”得来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加起来占利润总额的30%以上。要是没有这些优惠政策,天富龙的利润直接“腰斩”。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让我非常担忧。更让我觉得可疑的是,天富龙的研发费用率只有3.5%-3.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却能年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审核。这就像穿着一件“皇帝的新装”,看似光鲜亮丽,实则不堪一击。

研发投入的“障眼法”:技术护城河的虚与实

交易所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两轮问询中,都要求天富龙说明“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匹配性”。但天富龙的回复,始终没有披露具体的研发成果转化数据。所谓的“化学法再生聚酯技术”,到底有多先进?能否真正支撑起天富龙的行业领先地位?我对此深表怀疑。在我看来,天富龙的技术护城河,很可能只是一个用来掩盖真实盈利能力的“障眼法”。

环保“滑铁卢”:招股书的“欲盖弥彰”

环保合规的“雷区”:高压之下的生存考验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环保投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天富龙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如果环保治理、“三废”排放不达标,就会受到处罚,影响生产经营。同时,他们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公司不存在环保违法行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数据打脸:环保污点难掩盖

通过绿网查询,我发现天富龙集团和它的全资子公司,扬州天富龙科技纤维有限公司,都存在排放超标的问题。2024年第二季度,天富龙集团的污水排放多次超标,甚至有两次超标超过标准4倍!这可不是小问题。

历史“污点”:环保罚单如影随形

更严重的是,扬州天富龙科技纤维有限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严重超标,违规排污记录多达60余条!而且,这家公司在2017年还因为废水超标排放被环保局罚款。这些环保污点,天富龙在招股书中只字未提,这不是“欲盖弥彰”吗?在我看来,天富龙的环保问题,就像一颗埋在地下的“地雷”,随时可能引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

监管“拷问”:财务数据的“雾里看花”

贸易商的“谜之操作”:数据缺失的信任危机

交易所的两轮问询函,简直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指天富龙的要害。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天富龙对贸易商的依赖。前十大贸易商的销售占比超过50%,但部分客户却拒绝提供进销存数据。天富龙解释说“期末库存无异常”,但这种说法缺乏第三方佐证,难以让人信服。这些贸易商到底在干什么?他们是不是在“囤货”?这些疑问,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天富龙的财务数据之上。

收入确认的“擦边球”:退换货率的蹊跷之处

天富龙以客户签收作为收入确认时点,这虽然符合行业惯例,但他们的退换货率却显著低于同行。这合理吗?是天富龙的产品质量特别好,还是另有隐情?低退换货率,意味着更早确认收入,也意味着更高的利润。这其中是否存在“擦边球”的操作空间,值得深思。

募投项目的“海市蜃楼”:东南亚扩张的风险迷雾

天富龙计划投入5.52亿元,在东南亚建设生产基地。这个计划听起来很诱人,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国际形势、当地环保政策、劳工成本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成败。天富龙在招股书中,对这些风险的披露不够充分,让人感觉他们只是在“画饼充饥”。东南亚扩张,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我对此感到非常担忧。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5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